联盟广告
当前位置:首页>>资讯>>农机农具

中国开镰 世界奇观 四十万台"战车"投入麦收会战

发布时间:2013-05-31 |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作者:严冰 黄达 张瑶 | 责编:

小满已过,芒种将至,麦田已到成熟季节。茫茫华夏,沃野千里,麦浪滚滚,机声隆隆。近日,一场动用40多万台联合收割机的“三夏”麦收战役,已经从河南省南阳市拉开帷幕。

  小满已过,芒种将至,麦田已到成熟季节。茫茫华夏,沃野千里,麦浪滚滚,机声隆隆。近日,一场动用40多万台联合收割机的“三夏”麦收战役,已经从河南省南阳市拉开帷幕。

  这是一场运动战,北方麦收南起河南,北到黑龙江,纵横6000多里,由南至北,层层展开。

  这是一场持久战,40多万台联合收割机将从5月起,驰骋在华夏大地的麦田中,历时近3个月,才能全面完成。

  这又是一场拉锯战,在这期间,旱涝虫灾,威胁着硕果累累的麦田;阴雨冰雹,敲打着收麦人的耐心。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陈锡文不禁感慨:“历史上,从来没有哪个将军指挥过如此大规模的机械化‘部队’,中国麦收的壮景,堪称世界奇迹!”据悉,在世界军事史上,使用机械化作战部队最多的,当属二战时期的苏德战争。当时,苏德两军总共出动的坦克最多也不过2万辆。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见证这场中国麦收“战役”的展开,请看——

  1 跨区收割如火如荼

  5月底,在河南省南阳市确山县任店镇王庄村,放眼望去,金灿灿的麦田沐浴在阳光下,暖风吹过,麦浪如涟漪般荡开。一棵棵小麦硕果累累,长势喜人,正是一派丰收的景象。数台联合收割机正在田间抢收小麦,农民们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

  “目前主产区小麦亩穗数和穗粒数已经确定,其中亩穗数比去年略增,穗粒数持平。千粒重正在形成过程中,增加的趋势明显。”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副组长、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郭天财说,“从目前来看,土壤墒情适宜、茎蘖头数充足、个体生长健壮,气象条件有利于小麦提高单产。”

  目前,各小麦主产区正陆续开展麦收工作,河南省南阳市、驻马店市、平顶山市,安徽省天长市,山西省运城市都已开镰。山东省、河北省等待收区也在做麦收前的最后准备。黑龙江省作为国有大农场的基地,其中二道河农场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程度最高的谷物农场之一,有16000亩麦田。各省还签订了农机具合作协议,将会互相派送联合收割机到各省合作收麦。

  据农业部种植业司司长叶贞琴介绍,今年全国夏粮面积达4.15亿亩,比去年增加70多万亩。目前冬小麦长势总体好于去年同期,入春后气温回升快,光照充足,关键生育期出现几次大范围降水过程,利于作物生产发育和产量形成。

  “我种了一亩半小麦,以前每年几个人割割、拉拉、打打,得三四天时间才能把小麦收完。今年用收割机收,四五十分钟就全部收割完毕。”南阳市南召县留山镇黄楝村村民王恒开心地说。

  原来,南召县地处山区,地块小,沟坎多,收割机下不了田,过去收麦都靠人工。去年,南召县政府积极组织农机部门,结合国家农机具补贴政策,引进适合山区的小型收割机。南召县的收割机机车师傅姚公武在麦收时干得特别起劲,他介绍说:“我们都是连明彻夜地干,一天能割四五十亩地。”

  机械化收割不但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更是大大提高了效率。一个农户从收麦到播种一般只需两三个小时,小麦主产区县域内的收割时间由半个月缩短为一周左右。

  据统计,今年麦收全国将会有40多万台联合收割机进行跨区作业,车队5月底进驻河南省割麦,6月中上旬前往山东省、河北省等地区,7月份会前往东北。

  那么,这些收割机都由谁来管理?他们如何跨区作业?

  为此,我们拨通了山东省青州市农民黄传友的电话,他介绍说:“机车都是个人从农机公司买的,每到麦收季节,政府会组织一部分机车前往河南、鲁西南地区进行割麦,一些个人也会结伴前往。”

  笔者了解到,国家规定现在购买农机具都有一定的补贴。村民买了之后拿着证件到银行,就可以直接获得补贴。而且油价涨了之后,现在还有了油补。具体的数额各地都不太一样,但都是按照一定比例补贴。

  对于跨区作业,山东省青州市的机车师傅李洪宾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以前每到这个时候,我都会开着收割机去河南收麦,搭块毛巾,装瓶水,穿个背心,哪里有麦田,我就去哪里收。一般50元一亩,‘三夏’期间我大概能挣2-3万元。”

  据了解,2009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将先进适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服务到位的农机具纳入补贴目录,补贴范围覆盖全国所有农牧业县(场),带动农机普及应用和农机工业发展。

  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党组书记薛亮表示,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需求,符合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规律。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总趋势越来越好,机械化作业比例不断提高。在小麦作业已经基本上实现全程机械化的时候,其他作物的机械化发展速度也很快,总体上朝着全程机械化发展。

  中国工程院汪懋华院士指出,目前中国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4.8%,到2020年,中国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将提升至70%以上,到2030年,该比例将提升至80%以上。他认为,到那时,中国的农业装备制造业将持续稳定快速发展,产品国际竞争力与科技创新能力将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2 “麦客”的前世今生

  在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观刈麦》中,描写过古代劳动人民麦收的场景:“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可见,在没有机械化耕作的时代,小麦都是靠人工收割的,而且往往是不分男女老少,全家一起上。

  “过去的时候没有收割机,拖拉机也很少,我们一般都是用镰刀、木耙、大扫帚等农具收割小麦,这样割很累,效率也很低。因此,那时候有一些人专门从外地来帮农户收割小麦,我们支付他们一些费用,这些人就是‘麦客’,他们也是用镰刀割。”黄传友对本报介绍说。

  如今,用镰刀割小麦已经成为了历史,原来的“麦客”,也变成了“机械麦客”。这个“机械”,便是联合收割机。

  联合收割机,全称叫谷物联合收割机,在上世纪50年代初被称作康拜因,能够一次性完成谷类作物的收割、脱粒、分离茎杆、清除杂余物等工序。

  谈起用联合收割机收割小麦的过程,黄传友很是熟悉,他说:“小麦成熟后,自己找联合收割机,一般村里的不够用,都是找外地来的。割完之后回到地头上,按按钮让麦粒流到事先预备好的带斗篷的汽车或三轮车车厢里,然后再运走。装运的车是专门在地头上跟着的,自己家有就用自己的,没有就用人家的,通常是30元运一车。运回家后,再拉到村里的路上去晒。”

  那么,收回来的麦子去向如何?黄传友说:“收回来的麦子都是农户自己先屯着供自家食用,等大概秋末到元旦期间,国家粮食储备库会开库收粮,那时会有人专门来村里收小麦,我们再把吃不完的小麦卖出去。我们这里一般卖出的比自家食用的多3-5倍。”

  其实,以前的“麦客”几乎都是因生活所迫在农忙时离家,通过替人割麦来填补家用,类似于现在的农民外出打工。而且生活工作环境恶劣,经常露宿在村镇的一些屋檐下,甚至是露天,如同难民,偶尔才会夜宿雇主家。在饮食方面,一般雇主都会管饭,因为夏收时间紧,工作强度大,一般饮食雇主都会善待,但也有例外,有些吝啬雇主会敷衍。

  对此,李洪宾说:“现在到外地去收割麦子都是自己解决伙食,主要是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不需要为生计考虑。住宿也不像以前那样露宿,而是住在宾馆里。而且,政府还为他们开通绿色通道,免收过路费等。”

  据了解,河南省农机局与交通厅联合核定9万张农机跨区作业证已免费发放给农民机手,可凭证享受通行费减免政策。而除免收过路费外,各地农机部门也积极协调石油石化部门保障用油供应。今年江苏农机局就与中石化江苏分公司联合设立了700个农机用油定点加油站、开辟了600多条为农机加油的绿色通道,增加农机作业用油储备5万吨。

  3 “空心家庭”怎么办

  虽然麦收正进行得如火如荼,但与此同时,一些问题也暴露了出来。其中,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造成的“空心化”问题尤为突出。

  据了解,国际劳工组织把劳动年龄人口中45岁以上的劳动力划为老年劳动力,当劳动年龄人口中老年劳动力人口比重在15%以上时,则意味着劳动力老龄化。2006年末,我国农业从业人员中41-50岁的已占23.1%,51岁以上的占32.5%,远远超过了判断劳动力老龄化15%的国际标准,“老人农业”现象凸显。

  另外,我国还有6000多万留守儿童,主要集中于河南等劳务输出大省,“三夏”麦收期间,由于劳动力的缺乏、农时紧张和天气状况多变,麦收成为这些地区留守儿童家庭的一大难题。

  为解决留守儿童家庭的麦收问题,山东农机部门与农机企业组建了国内首支留守儿童家庭爱心机收作业队,为粮食主产区河南、山东、安徽等省留守儿童家庭提供免费麦收服务。而一些农机公司也主动献爱心,福田雷沃重工组建了爱心机收队专门为河南、山东等省区的部分留守儿童家庭提供免费的麦收服务。奇瑞重工也从去年起组建了“奇瑞谷王公益收割队”,免费为农村贫困家庭进行麦收。

  “为了跳出农村劳动力老龄化的陷阱,增长农业发展的后劲,还是得‘内外兼修’,在财政扶持、品牌培育、人才回流上下工夫。”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纪志耿说,“应像对待城市公共设施建设一样,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投入和农民种植的补贴力度,不仅要补贴水稻、小麦、玉米,也要补贴大豆、马铃薯、棉花等小品种农作物,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增加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此外,在收麦时,虫灾阴雨也会对小麦造成大量损害。小麦成熟偏晚地区会有白粉病、黑胚病等病虫害的发生。

  对此,郭天财说:“夏粮生产后期,要格外注意防病治虫,做好‘一喷三防’。小麦主产区还要防范干热风和烂场雨。‘一喷三防’到位是今年小麦病虫害防控的利剑,对有效控制穗期病虫危害、保持根系活力以及促进小麦灌浆成熟、增加粒重极为有利。”

  据了解,今年中央财政专项安排17亿元,对3.4亿亩小麦实行“一喷三防”全覆盖,河南省各地也在高标准粮田建成区、高产创建万亩示范方内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

  冬小麦主产区的“一喷三防”,是在小麦生长期使用杀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杀菌剂、叶面肥、微肥等混配剂喷雾,以防病虫害,防干热风,防倒伏,增粒增重,确保小麦增长的一项关键技术措施。

  为缓解降水对小麦造成的损害,今年“三夏”期间,河南省也利用短信发布平台,免费向农机手发送即时小麦机收市场信息和气象预报预警信息。河南省安阳市滑县白道口镇东小寨村村民李进平得知自己的手机可以免费接收机收信息和气象预报信息后说:“现在有了‘导航’系统,天气信息、机收信息可以全面掌握,避免了跨区作业的盲目性,增强了应对降雨天气的能力,实在是方便。”

  笔者感言:

  每年麦收,都是一场艰苦的战役,农民们投入了资金、付出了汗水,注入了精力。但是,这又是一场收获的战役,他们收获了粮食,体会了艰辛,感悟了真谛。

  从河南到黑龙江,他们对劳动有了更深的领悟。是他们洒下的辛勤汗水,保证了十亿人民的口粮,成就了粮食产量的“九连增”;从河南到黑龙江,他们对节约有了更深的感触。那一粒粒盘中餐,不仅是辛苦劳动所得,更是生存的根基和希望。

  从古至今,“三夏”战役,他们打过了无数场。过去,都是“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而今天,农村不仅取消了农业税,更用机械化的联合收割取代了手工镰割。效率提高了几十倍,损失减少到最低。麦收,再不像从前那么辛苦疲倦,而是充满了收获的欢声笑语。

  每当此时,本文作者之一黄达都会想起当了一辈子农民的爷爷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每当我看到热气腾腾白面馒头出锅时,都会想起曾经麦收时的情景,虽然辛苦、劳累,但我心甘情愿,苦中有甜。”

2005–2013 中国农业品牌网 版权所有 中文域名:www.中国名牌农产品.cn
客服电话:010-51669640 地址:北京海淀区圆明园西路3号
QQ在线沟通:加zgnypp@qq.com或1817603169为好友
京ICP备100538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9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