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盟广告
当前位置:首页>>资讯>>绿色

【甘肃 三农聚焦】在发展绿色农业中传承农耕文化

发布时间:2013-10-28 | 来源: 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 责编:

  在发展绿色农业中传承农耕文化

  泾川县玉都镇康家村农耕文化馆里摆放的古老农具引起了游人们的浓厚兴趣。该农耕文化馆不仅陈列了牛车、石磨、织布机、纺线机、锄头等传承了上千年的农村生产生活用品,还陈列了豌豆、糜子、荞麦、胡麻等少见的农作物种子。本报记者吕建荣

  在发展绿色农业中传承农耕文化

  源远流长的农耕文化,孕育了中华文明。但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农耕文化面临着中断和丧失的威胁——

  本报记者王朝霞

  庆阳,是早期农耕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多年来一直是重要的农业生产区。在这块目前世界上面积最大、土层最厚、保存最完整的黄土塬面上,庆阳不断拓展传统农业的多功能性,发展绿色、生态、有机、低碳、休闲农业,营造出富于诗意田园的栖居氛围。

  灿烂的先祖智慧,照耀现今农业发展之路

  金秋时节,行进在庆阳,平塬宽广,万物竞荣,令人心旷神怡。饱满的玉米棒子晾晒在农家房前屋后,沉甸甸的谷子、糜子、蚕豆等小杂粮刚刚收割,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树枝,一派丰收景象。

  “我们脚下这片黄土塬,已耕耘了四五千年的历史。如今,这片黄土塬依然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环境洁净,是生产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有机食品的宝地。”省农牧厅副厅长妥建福深有感触地说:“我第一次来庆阳时,一路上看到的都是厚厚的黄土、肥沃的黄土、纯净的黄土,心里特别激动。土,是农耕文化的根源,是发展农业最基本的要素。”

  据考证,早在四千多年前,周先祖曾率族人在庆阳教民稼穑,开启了华夏农耕文明。经过几千年的耕耘,据测定,目前,庆阳的黑垆土和黄绵土有机质含量为10-27.9克/千克,污染物含量低于国家1级标准,水质达到国家1至2级标准,生态条件优越。

  中国农业大学张正河教授告诉记者:“在庆阳,农耕文化已延续了四五千年,还保存着这么肥沃的土地,这是我们先民的伟大创造,是先民们顺天而行、顺地而为的智慧。如今,我看到这里的农民仍然用树叶做绿肥,用豆渣、油渣做有机肥,讲究精耕细作,保护地力,这种科学、环保、循环的农业发展方式,值得总结、传承和发扬。”

  时光荏苒,周祖农耕文化裹挟着历史的风霜步入尘封的记忆,但光辉灿烂的精神实质依旧光耀千秋。在当前农业发展的资源约束条件日益趋紧的状况下,继续靠增加化学品投入增加产出的余地越来越小,自然环境承载能力的压力越来越大,人们开始搜寻那些在内心深处仍然敬重自然、安于自然的传统农耕文化,去纠偏工业文明和化学农业带来的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退化等问题。

  省绿色食品办主任王续程认为:“在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我们应取农耕文化留下的精华。周祖农耕文化蕴涵着‘天人合一’思想,让人们敬畏自然、尊重自然、善待自然、适应自然、巧用自然、归于自然,这符合我国国情的品牌农业和优质安全农产品——绿色食品发展的需求。保护、传承和利用好传统农耕文化中的人文精神与和谐共生理念,维系生物多样性、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保障食品安全、推进资源持续利用、保护独特景观,从而推动绿色农业发展,为耕者谋利益、为食者谋福祉。”

  发展绿色农业,环境是资源,生态是资本。基于庆阳的生态资源优势,今年8月,《庆阳市创建全国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示范区规划》通过农业部专家组评审,标志着全国首个地级市整建制创建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示范区启动。

  黄土塬刮“绿色”风,做大生态富民产业

  金秋十月,在第十四届中国绿色食品2013青岛博览会上,来自黄土高原的“庆阳苹果”,以其浓郁的“绿色”新风,吹拂黄海之滨。

  “这1个苹果标价100元呀!”面对参观者的惊叹,庆阳市陇清瓜果农民专业合作社社长张智荣介绍:“绿色、有机苹果的价格就是比‘大路货’苹果价格贵。因为我们严格按照绿色食品标准化去生产,施用农家肥、沼液、油渣等有机肥,果园内人工种草或自然生草,增加生物菌肥。用杀虫灯、黏虫板、糖醋液防治病虫害,采收成熟期定期对树体喷洒SOD活性酶、牛奶和蜂蜜5次。果品所有指标达到国家绿色食品的标准。”

  以“行地宜、务耕种”为特点的周祖农耕文化,注意适应和利用生态系统中的农业生物、自然环境等各种因素之间的物质循环、相互依存和相互利用。庆阳在发展绿色苹果产业中,广大果农依然从周祖农耕文化中汲取营养,把农耕文化的科学精神注入其中,与当代高新技术加以对接,追求人与自然和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使之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富民产业。

  “我们的苹果不论斤卖,而是以整盒卖。如横径90毫米的苹果、12个一盒,卖价260元;横径80毫米的苹果、15个一盒,卖价180元。价格高,但越来越受到市场认可,因为人们生活品质不断提高,对绿色食品的品牌越来越认可。”张智荣说。据了解,该合作社申报了我省首个有机苹果生产示范区,正在由绿色食品向有机食品升级。

  “庆阳农耕文化是劳动人民几千年生产生活的实践,应当进一步提升根植创新力、意义感召力、范围影响力,使其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催化剂。”王续程认为:“弘扬传统农耕文化,发展现代农业,首先要在‘育农’上做足文章。即培养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农耕文化的道德精华、传统农业的优良遗产以及传统农商的职业操守在新型农民培养过程中的潜移默化作用,如农耕文化的种植绿肥的用地养地理念、‘种必杂五种’的农业生物多样性理念、传统农商‘诚信为本’的道德操守,从而塑造农民高尚的道德情操。”

  对此,庆阳市围绕苹果、草畜、瓜菜三大产业开发,每年组织万名农民赴产业发展先进的陕西、河南、山东等地参观学习,取经富脑。还依托“阳光”工程项目,每年培训千名“土专家”,讲授现代科学技术,重点灌输农耕文化、传统文化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等理念,积极培养发展绿色农业生产的农民致富带头人,造就一批学习型、知识型、创新型的农民。

  “我走过全国许多农业区,也考察过国外一些农业文化遗址,庆阳是块宝地呀!乡民们依然保持着淳朴憨厚的民风。”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主任王运浩告诉记者:“庆阳的塬,十分独特,是拔地而起的大片平地,海拔在1200至1500米之间,气候温凉,是发展绿色农业的理想之地。食品行业是道德行业,这里的农民传统文化意识浓厚,对发展绿色食品具有人文优势。”

  弘扬传统文化,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农业部、文化部及甘肃省政府已先后3次在庆阳成功举办了中国(庆阳)农耕文化节,展示了独具特色的北方农耕民俗风情和雄浑厚重的农耕文化积淀。庆阳市依托节会扛起农耕文化的大旗,着力拓展农业的多功能,发展休闲农业,繁荣乡村旅游,使城市居民在休闲旅游中享受和体验农耕文化的清爽快乐。

  记者在庆城县一家“农家乐”看到,当地人将居住的窑洞作为接待点,窑洞外的土墙用崭新的砖块衬砌,窑洞内有古拙鲜艳的庆阳剪纸、庆阳香包等,端上来的是新鲜的山野时蔬,凉拌苦苦菜、庆阳黄瓜以及洋芋拨拉、玉米面、荞面柔柔等庆阳小吃,让游客大快朵颐。

  步入庆城县的中国农业博物馆农耕文化(庆阳)分馆,自然清新的乡间小道,潺潺流水的山涧小沟,扑面而来的陇东民俗,令人“发思古之幽情”。来到周祖农耕文化展览馆,古老的泥坯房顶上长着蒿草,院子里有手推磨面的辘轳、碾盘,展厅内有原汁原味的农村火灶、风箱,各式各样的古老农具,就镰刀、镢头,就有十几种之多。

  据介绍,周祖农耕文化展览馆共收集了1256件实物,其中农耕器具326件,农业生产、生活用具930件,展现了沧桑厚重的黄土高原农耕文化和黄土民情风俗文化。

  “韩国也有个首尔农耕文化园,里面展出的实物,远远没有庆阳的多、庆阳的古老。但他们的分类较细,如一个大铁炉,占据一个园子;某项生产作业,占据一个园子,都是学习咱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把农耕文化产业做精做细,清晰地展现农耕文化的历史脉络。比如,现在城里的小孩子不知道粮食咋生产出来的,应该组织他们参观、劳作,了解传统的农耕方式和生产习俗。”农业部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科技处李显军博士告诉记者。

  庆阳市正着力促进农业由单一的生产功能向生态、旅游、观赏、保健等多功能发展,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促进农村服务业发展,提高农民就地就近就业,从而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使这片古老雄浑的黄土地焕发出勃勃生机和独特魅力。

    

 

2005–2013 中国农业品牌网 版权所有 中文域名:www.中国名牌农产品.cn
客服电话:010-51669640 地址:北京海淀区圆明园西路3号
QQ在线沟通:加zgnypp@qq.com或1817603169为好友
京ICP备100538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988号